略過至播放器跳至主內容
大家好,我是晨枫,每周会给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奇闻异事,希望大家可以订阅支持。#木星 #Jupiter #太陽系 #氣態巨行星 #木星自轉 #木星磁場 #木星衛星 #木衛二 #木衛三 #木衛四 #木衛一 #歐羅巴 #蓋尼米得 #卡利斯托 #艾奧 #木星探測器 #歐羅巴快船號 #伽利略號 #朱諾號 #天問四號 #中國航太 #行星保護神 #彗星撞擊 #生命起源 #太空探索 #行星科普 #天文愛好者 #宇宙奇觀
文字稿
00:00这货,我估计到今天为止,已经没有人不认识它了
00:03是的,它就是木星
00:05在整个太阳系中,太阳老大,它老二,大家都知道木星非常大
00:10但是有多大呢?就这么说吧
00:13如果地球是一个8毫米的花生
00:15那木星就相当于是一个直径1.2米的气球
00:19质量方面除了太阳以外
00:21其余的7颗行星加起来再乘以2.5就差不多了
00:25天文爱好发烧友甚至都可以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
00:28清晰地看到这颗7亿公里以外的行星
00:31别看这货的体积这么大
00:33它本身是一颗气态行星
00:35主要是由约90%的氢和10%的氦组成
00:39这与太阳的成分非常相似
00:41经过计算,如果在木星形成初期
00:45如果它再多吸收80倍的质量
00:47那么它的金属核心就能够产生核聚变
00:50也就是说木星将会被点燃
00:52太阳系将会成为双恒星星系
00:54然而就是差这么一点
00:56使得木星只能以一颗气态巨行星的状态存在
01:00现在的木星就像是专门为保护地球而设计好的一样
01:04既无法形成恒星
01:06又拥有着巨大的身躯和磁场
01:08非常精准地卡在这么一个关键的节点上
01:11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
01:12木星是地球的保护神
01:14为什么这么说呢
01:15是因为木星拥有超乎想象的巨大压力
01:18这个压力大到可以把氢气压缩到极致
01:21从而表现出金属特性
01:23以液态的形式存在
01:24再加上木星本身十小时一圈的自转速度
01:28这就让木星像一个巨大的发电机一样
01:30能够产生非常强大的磁场
01:33比地球的磁场强两万倍
01:35作为探机生命的我们
01:37可能无法清晰地感知到这强大的磁场
01:39但是如果是一些小的彗星
01:41想通过木星的轨道来到地球
01:44大部分都会被木星吸住
01:46最近的一次就是在1994年7月的
01:49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
01:50这颗彗星比6500万年前灭绝恐龙的那颗叫
01:55希克苏鲁伯的行星小一半
01:57直径约5公里
01:58在向着地球飞来的时候
02:00被木星强大的吸引力捕获并撕碎
02:03在地球上的天文观测台
02:05观测到它被撕碎成21块巨大的碎片
02:08撞向木星
02:08最大的一块直径4公里
02:10撞击能量相当于6万亿吨TNT
02:1321块碎片合计撞击能量
02:15相当于40万亿吨TNT当量
02:18这是个什么概念呢
02:19如果用广岛原子弹来对比的话
02:21就相当于每秒引爆50颗小男孩
02:24持续引爆一年
02:25如果与6500万年前灭绝恐龙的
02:28希克苏鲁伯相比
02:29撞击能量相当于它的40%
02:32经过推演
02:32如果苏梅克列维9号撞向地球
02:35那么全球75%的物种将会灭绝
02:37远离撞击点的部分人类
02:39可能会存活下来
02:41但是需要应对长期的饥荒
02:43和社会崩溃
02:44因为撞击粉尘和碎片
02:46将会进入平流层
02:47遮蔽阳光数月到数年不等
02:50全球气温会骤降10到20度
02:52如果极端天气持续数十年
02:55人类大概率会退化为小型巨巨群落
02:58其实当年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向地球的概率基本为0
03:03陈锋在这里只是拿他举个例子
03:06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理解
03:08在几十亿年以来
03:10木星和月球确实为地球抵挡了太多的天体撞击
03:14木星的强大引力不仅让它拥有95颗卫星
03:17还塑造了若隐若现的木星环
03:20这些由尘埃颗粒构成的环系
03:22虽不及土星环壮丽
03:24却默默诉说着太阳系引力平衡的精妙
03:27木星的卫星都非常有特点
03:30比如木卫一艾奥
03:32是太阳系中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天体
03:35其表面分布着超过400座火火山
03:38喷发出的硫磺烟柱高达500公里
03:40纯纯一颗火球
03:42木卫二欧罗巴却裹着一层厚厚的冰壳
03:45冰层下藏着比地球所有海洋水量还多的液态水
03:50纯纯一颗水球
03:51同时它也是太阳系中除地球以外
03:54唯一一颗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
03:57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非常大
03:59木卫三盖尼米得是太阳系最大的一颗卫星
04:02直径5262公里
04:04比水星还大
04:05它也是唯一一颗拥有自身独立磁场的卫星
04:09木卫四卡利斯托则沉静的像月球一样
04:12拥有着太阳系中最古老
04:15陨石坑最密集的表面几乎没有任何的地质活动
04:19就像是太阳系的一个记事本一样
04:21无声地记录着几十亿年以来的点点滴滴
04:25等陈峰把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讲完以后
04:28咱再回头详细讲讲这些有趣的卫星
04:31前面咱们提到了
04:33木星自转一周只需要十个小时
04:35确切地来说应该是九小时五十分钟
04:38地球转一圈
04:39木星转2.5圈
04:41如此高的转速使得木星表面产生超过600公里每小时的超级飓风
04:46各种化学物质在飓风中混合
04:48翻滚
04:49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红黄白等不同颜色的条纹
04:54为什么会形成各种不同的颜色呢
04:57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论
04:59有一种说法是浅色的区域被称为带区
05:03由安冰晶体组成的云层上升所形成
05:07深色的区域被称为带
05:08由于云层的下沉所形成
05:11由于木星超高的自转速度
05:13使得这些云带以几百公里的时速平行于木星的赤道运动
05:17在这种相对运动中还会产生大小不一的气旋和气旋风暴
05:22而最大的一个当属大红斑
05:24它的面积可以并排放下三个地球
05:27这个气泉至少存在了350年
05:30它之所以能够持续这么久
05:32是因为木星内部的热对流
05:34但是它为什么会是红色的
05:36它还会持续多久
05:38我们现在一无所知
05:40截止到2005年5月
05:42人类向木星发射的探测器有8颗
05:44分别是先驱者10号和11号
05:46旅行者1号和2号
05:48伽利略号
05:49诸诺号和欧罗巴快船号
05:51在这些探测器中
05:53仅伽利略号
05:54诸诺号和欧罗巴快船号是木星专用探测器
05:57其他的探测器仅仅是飞略
05:59在这些探测器中
06:01最值得一说的是欧罗巴快船号探测器
06:03这个探测器发射于2024年10月14日
06:07预计于2030年抵达木星轨道
06:10它的主要目的是探测木卫二冰层下面是否存在生命
06:14同时也会对木星进行一定的探测任务
06:17在前面咱们提到了
06:19木卫二是一个由冰层覆盖的水星球
06:21根据伽利略号与哈勃望远镜观测
06:24在冰层下面的海洋深度
06:26预计有50到150公里
06:28水量超过地球的两倍
06:29盐分与地球海水相似
06:32海底存在活火山
06:33可以提供能量和矿物质
06:35表面存在冰壳和大气层
06:38这两者可以有效隔绝木星强辐射
06:40这些条件为海洋生命提供了长期稳定的生存环境
06:44最令人兴奋的是探测器发现在木卫二的冰喷泉中检测到了硫化物
06:50有机分子
06:51以及疑似生物代谢产物
06:53如果欧罗巴快船号真的在木卫二上发现了生命
06:56那么人类的太空探测室将会前进一大步
07:00截止今天
07:01陈峰相继讲过了水星
07:03金星
07:04火星和木星
07:05在这些行星探测过程中
07:08大部分的探测器均来自欧航
07:10美国
07:11苏联等国家
07:12虽然中国也发射了天文一号
07:15二号
07:15三号等
07:16但是每每讲到一颗行星的探测器时
07:19大多都缺少了炎黄子孙的身影
07:22不免让人感到有些黯然
07:24然而在2024年1月
07:26中国航天基金会发布
07:28中国将会在2035年发射天文四号
07:31其主要目的是探测木卫四
07:342049年将会进行太阳系编辑探测
07:38主要目标是刻意搏带
07:40虽然目前深空探测的道路上
07:42我炎黄子孙的身影尚少
07:44但我们的航天梦从未停止追赶的脚步
07:48从天文一号首次火星探测的成功
07:51到嫦娥工程实现月球采样返回
07:53中国航天用一个个里程碑证明了自己的实力
07:572035年的天文四号木卫四探测计划
08:002049年的太阳系编辑探测规划
08:03展现的是中国航天人赶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
08:07如果有小朋友们看到我的视频
08:09陈峰叔叔希望你们从现在就开始
08:12就树立一个伟大的梦想
08:14每一个伟大梦想的实现
08:16都始于今天的脚踏实地
08:18中国航天从无到有
08:20从弱到强的立场告诉我们
08:22只要保持探索的热情
08:24坚持创新的勇气
08:26就一定能创造奇迹
08:28奔跑吧
08:29飞翔吧
08:29孩子们
08:30你们手中的望远镜
08:31实验箱
08:32可能就是未来改变人类认知的起点
08:35加油
08:36未来属于你们
08:37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
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
新增評論

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