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playerSkip to main contentSkip to footer
  • 6年前
台州三门湾的滩涂上,生长着丰富的浮游微生物。常年大量的淡水注入,海水咸度适中,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这里成为众多小海鲜的天堂,被讨海人喻作“海上唐僧肉”的蛏子,便是其中一种。蛏子在滩涂上的生长,离不开身上的两根“水管”。涨潮时,入水管和出水管伸出洞口,以行呼吸、摄食和排废物之需。退潮时,又迅速地遁入滩涂深处,挖穴而居。聪明的讨海人,根据滩涂上这一前一后的小洞穴,来判断蛏子的位置,伸手探入泥中,一抓一个准。野生蛏子个头虽小,肉质却极其肥美,盐水白灼即是美味。但台州人更习惯用它来炒一盘蛏子炒面。把剥出的细嫩蛏肉和热油摊好的蛋花一起下锅,混合银丝般的细米粉一起旺火翻炒,撒上小葱末,鲜上加鲜。
其实,大部分捡来的野生蛏子并不为吃,而是留作蛏苗、育于蛏田,养殖出个头大、风味近似野生的蛏子。靠着养殖的小生意,世代讨小海的渔民们日子越过越红火,只因在看天靠海讨生活的同时,也懂得跟着大海一起创造生活。https://goo.gl/wHQT2E

推荐视频

12:54
接下来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