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過至播放器
跳至主內容
搜尋
連接
全螢幕觀看
按讚
書籤
分享
更多
新增至播放清單
舉報
舔共藝人配合轉發中國台灣省 賴清德:盼尊重國家利益、珍惜民主自由
自由時報電子報
追蹤
8 個月前
舔共藝人配合轉發中國台灣省 賴清德:盼尊重國家利益、珍惜民主自由
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politics/breakingnews/4978890
中配鼓吹「武統」 賴清德:傷害自己的國家不是言論自由、是犯罪
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politics/breakingnews/4978848
賴總統:公務員對國家有忠誠義務 清查中國身分證有其必要
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politics/breakingnews/4978859
定調中國「境外敵對勢力」 賴清德:完全符合反滲透法定義
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politics/breakingnews/4978863
多位台灣藝人日前配合轉發中國「央視」指稱「台灣在聯合國的唯一稱謂就是中國台灣省」的社群貼文,賴清德總統昨就「凝聚反併吞共識,因應中國統戰滲透」召開國安高層會議,會後發表談話指出,將強化影藝從業人員在中國發展的輔導與管理,我們理解在中國發展事業的不容易,但也希望他們尊重國家利益、人民的情感,共同珍惜我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們的頻道➔ http://video.ltn.com.tw
YouTube➔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user/tvforltn
Dailymotion➔ https://www.dailymotion.com/LibertyTimes
類別
🗞
新聞
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
新增評論
推薦
1:37
|
接下來
獨家專訪》賴清德引蔣經國反共名言:中國擴張不單是台灣問題
自由時報電子報
2 個月前
2:47
勝選之夜向中國拋橄欖枝 賴清德:台灣樂意在對等尊嚴下交流合作
自由時報電子報
2 年前
2:59
國台辦出聲藍就喊修「反滲透法」 賴清德:傷害台灣、影響區域和平
自由時報電子報
2 年前
2:24
賴清德結論》這是屬於台灣、不屈服中國世代 「賴蕭配」會帶國人走更穩更遠
自由時報電子報
2 年前
1:47
趙少康籲中國對大罷免少講話 賴士葆認同:他們完全不了解台灣
自由時報電子報
5 個月前
4:43
辦中國身分證有好處? 賴清德示警:「免錢最貴」自由不能折現
自由時報電子報
11 個月前
0:57
解放軍對台挑釁軍演、威脅我國首都 台灣基進:需認清中國是敵國
自由時報電子報
8 個月前
2:06
賴清德點名韓國瑜維護國會尊嚴 國民黨團:請賴先拿掉「這句話」
自由時報電子報
1 週前
20:28
【全程字幕】賴清德國慶提8次中華民國、44次台灣 涉外人士揭「2758」密碼
自由時報電子報
1 年前
1:06
中國解禁文旦僅限花蓮 賴清德:以此分化台灣不利台海互信(民進黨中央黨部提供/資料照)
自由時報電子報
1 年前
1:33
中國紅色通緝沈伯洋 賴總統:盼韓國瑜挺身捍衛台灣言論自由
自由時報電子報
1 週前
3:19
賴清德:台灣是共同母親 我們有權打造自己的國家「民主台灣」
自由時報電子報
1 年前
2:16
獨家專訪》賴清德:中國不應輕忽台灣善意 手拿槌子只見釘子
自由時報電子報
2 個月前
2:44
團結國家十講》賴清德:中國不可能是中華民國的祖國
自由時報電子報
5 個月前
1:48
民進黨:國民黨挺武統中配不挺富察 自由人權都是假(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提供)
自由時報電子報
8 個月前
3:45
從信史時代談到舊金山和約 賴清德:台灣從不是中國一部分
自由時報電子報
5 個月前
2:09
籲賴清德不應提中華民國 台灣國:應強調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
自由時報電子報
1 年前
2:00
藍白凱道集會證明台灣是民主國家 賴清德:戰獨裁應去天安門
自由時報電子報
7 個月前
0:21
綠議員質疑館長赴中淪為統戰樣板 侯友宜:依法處理、尊重個人
自由時報電子報
5 個月前
1:20
意圖將馬英九導向「台奸」?馬辦怒批國安人士卸責栽贓
自由時報電子報
1 年前
4:13
團結國家十講》賴清德:國家定義4元素 不包含參加聯合國
自由時報電子報
5 個月前
1:46
賴清德指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 卓榮泰:這句話沒錯(翻攝自國會頻道YT)
自由時報電子報
8 個月前
2:23
沈伯洋遭中國通緝 黃國昌:中國沒權力抓捕台灣任何公民
自由時報電子報
1 週前
2:56
列藍白聯手「國安3大惡法」 民進黨團:與中國犯台裡應外合
自由時報電子報
5 個月前
1:41
馬英九訪中後藍營擬修反滲透法 賴清德:傷害台灣和區域穩定
自由時報電子報
2 年前
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