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player
Skip to main content
Skip to footer
Search
Connect
Watch fullscreen
Like
Comments
Bookmark
Share
Add to Playlist
Report
AI与IoT融入种植业 农民不必再看老天爷脸色吃饭?
Hotspot热点
Follow
2/15/2025
八点最热报 | AI人工智能与IoT物联网的出现,成了农业这个时代下的“救命稻草”,如果技术成熟将可以为农民提供一个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。比如智能灌溉、智能温室、智能农场等等技术,在国外的农业领域已经开始广泛使用,为全球粮食供应注入新活力。本地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又处在怎样阶段?要采用AI和IoT会不会涉及更大的开销呢?(主播:梁宝仪)
Category
🗞
News
Transcript
Display full video transcript
00:00
看影片之前提醒你
00:01
熱點網站還有更多內容
00:04
氣候變化日益加劇
00:06
令非常仰賴天氣
00:08
要看老天爺臉色吃飯的農業
00:10
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
00:13
要保障未來的糧食安全
00:15
建立有韌性的糧食系統
00:16
應對極端天氣的衝擊
00:18
也成了專家們迫切關注的重點
00:21
而AI人工智能與IOT物聯網的出現
00:25
就成了農業在這個時代下的救命稻草
00:28
如果技術成熟
00:29
將可以為農民提供一個
00:31
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案
00:33
比如智能灌溉 智能溫室
00:35
智能農場等等的技術
00:37
那這些技術
00:38
其實已經在國外的農業領域
00:40
開始廣泛使用
00:42
為全球糧食供應注入了新活力
00:45
而我國在這個領域的發展
00:46
又處在怎麼樣的一個階段呢
00:48
要採用AI和IOT
00:51
會不會涉及更大的開銷呢
00:53
國內一家為農業和工業提供方案的
00:56
Hexa IoT公司創辦人梁振安
00:59
接受八點自由報的訪問時透露
01:01
傳統靠天氣吃飯的農民
01:04
他們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
01:06
天氣變化 土壤質量
01:08
肥料的吸收等等
01:09
都會影響到收成
01:11
成果品質也是參差不齊
01:14
價格浮動也很高
01:16
導致他們的收入不穩定
01:18
他說採用AI和IOT物聯網技術之後
01:22
農民就可以在種植過程當中
01:24
通過AI技術檢測土壤營養素
01:27
更精準的施肥 調節濕度
01:29
還有實時的去監督農作物的生長等等
01:33
判斷農作物的生長問題
01:35
提高收成
01:36
並且可以有穩定的收入
01:39
那我國作為農業國
01:41
以棕油 橡膠和水果作為主要的出口
01:44
但我國的農業領域
01:46
採用AI和IOT的技術
01:48
卻還處在剛剛開始的階段
01:51
大馬棕油局生物安全部主政
01:53
魯茲裡受訪時表示
01:55
這主要是很多的農民
01:56
他們不願意改變
01:57
或者說不願意去嘗試新科技
02:00
認為運用科技費用很高
02:03
會增加他們的成本
02:04
所以目前大馬棕油局
02:06
正和這方面的公司合作開發技術
02:09
一旦有關的技術有效可行
02:11
就會推廣給農民
02:13
用數據來說服他們
02:15
讓他們採用提高生產力
02:17
和節省運作的成本
02:20
魯茲裡舉例
02:21
比如種植油棕
02:22
其中一個最大的挑戰
02:23
就是擔心油棕樹會患上靈芝病
02:27
每年這種植物疾病
02:28
至少會造成15億令吉的經濟損失
02:32
那所謂的靈芝病
02:33
就是它會讓油棕樹發育不良
02:36
樹幹內部會被吞食挖空
02:38
最終會枯萎死亡
02:41
而且靈芝病的傳染程度極高
02:43
即使再翻種
02:45
也沒有辦法有效的徹底杜絕病害
02:47
到目前為止
02:48
只能夠採取防範於未然的方式
02:51
而大馬棕油局
02:52
如今也引入了AI和IOT技術
02:55
透過實時的監控還有土壤檢測
02:58
預防樹苗患病
03:00
一起跟著記者黃劍奇和蘇靜怡的鏡頭
03:03
到雪州萬宜科研站
03:05
去了解這些智能化的農業設備
03:07
到底如何運作
03:10
這一座隸屬於大馬棕油局的科研站
03:13
站立著一排排的油棕樹苗實驗品
03:16
三間教室大小的半開放種植實驗室
03:19
雖然空五億元
03:20
但卻有IOT物聯網連接AI
03:23
人工智能的機械設備
03:25
正在24小時不斷的運作
03:27
第一個是這個白色頭戴風向風速檢測帽
03:31
裝上太陽能電板的柱子
03:33
名叫Rival系統
03:34
操作員只要透過手機
03:36
就能夠遠程掌握即時的天氣變化數據
03:39
並適時的做出調整
03:41
這個Rival
03:43
它有多個感測器可以收集數據
03:46
數據會每30分鐘傳送到雲端系統
03:50
他們所收集的數據
03:52
包括風速 風向 下雨 溫度 暖度
03:57
而實驗室內的第二個智能化設備
04:00
是這個鑲在柱子的八爪魚式Georgia系統
04:03
只要把觸鬚插入每個棕油樹苗的土壤裡
04:07
就能夠快速收集到
04:08
人類肉眼看不到的營養素數據
04:11
Georgia基本上是Pandora系統的一部分
04:14
這套系統能夠傳輸PH MPK
04:19
以及這個油泵種子的溫度
04:24
這個項目集中在油泵疾病方面
04:27
我們想知道PH MPK的元素
04:32
對油泵有什麼影響
04:35
這套系統大大幫助業者防蟎與未燃
04:38
避免油棕樹苗患病
04:40
降低種植的虧損風險
04:42
同時也可以實驗
04:43
不同品牌肥料的有效性
04:45
檢測樹苗是否吸收良好
04:47
科研人員表示
04:49
這項技術可以節省
04:50
等待土壤樣本檢驗報告的時間
04:53
做事效率也提高了
04:54
Georgia是AI-driven tools
04:58
讓人工智能技術投入運作
05:03
讓人工智能技術投入運作
05:08
不僅節省時間成本
05:10
也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
05:12
眼前這台搬運車
05:13
則是第三種智能化設備
05:15
名叫A3
05:17
業者只要靠著遙控器
05:18
它就可以變得力大無窮
05:20
一趟可以搬運200公斤的樹苗
05:23
並降低了女性踏入農業的門檻
05:26
以前我們用很多工具
05:28
因為我們要用單車或是駕駛艇
05:31
以前我用7-8人
05:34
整理垃圾桶
05:37
現在可能2人就夠了
05:39
A3也可以代替人類
05:41
執行農藥噴灑工作
05:43
保護員工的健康
05:44
而它比人類還強的地方是
05:46
在搬運重物的過程當中
05:48
還可以眼觀四方
05:50
利用攝影裝置
05:51
火眼金睛地掃描
05:52
並精準地判斷樹苗是否遭遇蟲害
05:55
電腦登錄系統
05:56
就可以獲得樹苗成長表現的紀錄
05:59
它可以顯示樹苗的數量
06:02
也可以顯示樹苗是否健康
06:07
所以它有多個功能
06:09
我們可以利用它來決定
06:12
樹苗是否需要種植
06:15
樹苗是否需要水
06:18
所以它可以減少很多時間
06:21
讓我們做好決定
06:25
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結合機械等工具
06:28
會讓種植業帶來更多的便利性
06:30
大馬縱遊局的生物安全部主任魯斯里指出
06:34
國內大企業已經逐漸引入這些技術
06:36
唯有採取傳統種植法的農民
06:39
尤其是中小型的農場業主
06:41
他們的思維比較難以改變
06:43
而當局能做的就是通過示範和教導
06:46
多做實驗再以數據說話
06:48
讓農民了解省錢的方法
06:50
農產業已經超過一百年歷史
06:55
有時農產業會懶得改變
06:59
因為他們只想要做一般的生意
07:04
盡可能的利潤
07:06
我們有的AI實驗
07:08
可以知道農場需要多少種植物
07:16
這會減少成本
07:18
也會更加精準
07:20
魯斯里透露
07:21
他們科研站自從使用人工智能
07:23
聯合物聯網技術長達12個月之後
07:26
無論是原力資源
07:27
樣本測試費和時間成本的削減
07:30
都省了不少錢
07:31
預計兩年內就可以回本
07:33
而負責提供技術資源的
07:35
公司創辦人梁振安也說
07:38
農民只要找到合適的技術結合
07:40
就能夠透過一環環的成本節省
07:42
和提高收成來提升投資回報率
07:45
很多時候他們買了或者投資了一些
07:48
不太適合他們用的科技
07:50
所以那才是一個比較高的成本
07:52
我們就幫他設計了一定的科技
07:54
讓他去嘗試
07:56
然後他就發現
07:57
其實這個科技對他很大幫助
07:58
過去可能十多二十年
08:01
他是一直有放施肥
08:02
他才發現其實他施的肥料
08:04
每一次施肥過後都不見了
08:06
因為他的那個肥料本身跟土囊
08:08
並不是很好的搭配
08:11
他的方案搭配不好
08:13
那從那邊他直接就告訴他的供應商
08:15
他需要做怎樣的調整
08:17
他的那個所使用率
08:19
其實降低了三十多巴仙
08:21
那就可以直接看到
08:23
他的那個成本已經降低三十多巴仙
08:25
有效率提供了最少五十巴仙
08:27
Hexa IoT公司創辦人梁振安表示
08:35
大家擔心AI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
08:38
主要是認知上的缺乏和恐懼
08:41
但是其實AI它只是一件工具
08:43
懂得運用就會事半功倍
08:46
也可以降低年輕人
08:47
進入農業種植領域的門檻
08:50
他說政府每年撥款很多錢
08:52
讓指定的當局執行各類的農作物研究
08:55
那如果可以把這些研究結果收集起來
08:58
餵養給AI人工智能
09:01
去進行數據分析
09:02
再結合科技之後
09:04
短期內可以協助人類進行更精準的判斷
09:08
透過偵測葉子的顏色
09:09
樹幹的狀態等等
09:11
就能夠判定樹木是否健康成長
09:14
沒有老經驗也可以做的
09:17
而長遠來看
09:18
AI人工智能還可以幫助農民進行預測
09:21
讓問題在發生之前
09:23
就可以先採取預防措施
09:25
先防範於未然
09:27
降低損失的成本
09:29
梁珍認為
09:30
融入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科技的
09:32
智能化農業技術
09:34
一旦需求量提高
09:36
生產成本降低
09:38
就有助於打通廣泛應用
09:40
AI與農業領域的任督二脈
09:43
讓傳統的種植老行業
09:46
煥發新生機
09:55
MING PAO CANADA // MING PAO TORONTO
Recommended
8:04
|
Up next
医疗行业迈入新篇章 AI技术成医疗界新未来?
Hotspot热点
12/26/2024
2:30
安华呼吁开放AI课程给非理科生 满足科技巨头人力需求
Hotspot热点
8/30/2024
6:13
AI争霸战全面升级 中美科技赛晋关键冲刺阶段
Hotspot热点
2/10/2025
4:38
英伟达欧洲建AI工厂 AI算力"石油时代"来临?
Hotspot热点
6/12/2025
5:53
弯道超车开辟新路线 DeepSeek震撼美国科技界
Hotspot热点
1/27/2025
5:01
云端AI长期费用昂贵 边缘AI或是明年趋势?
Hotspot热点
11/30/2024
0:45
【伍佰演唱会吉隆坡站】 “特别来宾”大合唱
Pocketimes | 百格
today
1:51
拖了10年 EKVE有望国庆前通车
Pocketimes | 百格
today
0:15
槟警接投报确认其身份 追查街头挥棒砸车男子
Kwong Wah Yit Poh光華日報
yesterday
0:29
超速非法超车酿车祸 长巴司机拥3未缴罚单
Kwong Wah Yit Poh光華日報
yesterday
0:40
“阿弥陀佛”党出现! 在餐厅到处贴“阿弥陀佛”贴纸 店家感无奈撕贴
Kwong Wah Yit Poh光華日報
2 days ago
0:30
丰盛港路夜惊魂 摩哆骑士深夜遇橙光鬼火
ChinaPress
6 days ago
2:31
骑士槟大桥遭撞入海 钓鱼客英勇救人
ChinaPress
7/6/2025
1:06
骑士遇“飞毛腿牛” 惨遭踹飞 坠河重伤不治
ChinaPress
7/5/2025
5:04
妇女被诈骗要提款 银行职员早上9点劝到下午1点
Hotspot热点
today
4:12
除了厕所还有桌底门后 不速之客乱贴弥陀圣号
Hotspot热点
today
3:36
白宫“拍马屁”制超人梗图? 特朗普化身“美国超人”掀热议
Hotspot热点
today
4:27
打着“重拾婚姻幸福”课程 马来网红踢爆竟有脱衣舞和巫术
Hotspot热点
today
4:11
指中介机构在本地合法招聘 祖基菲里:无法禁医生外流工作
Hotspot热点
today
2:47
美国国务院全面重组 一天内裁退逾1300人
Hotspot热点
today
2:27
邻国高薪挖角大马医生 沈桂贤促政府改善待遇
Hotspot热点
today
2:37
婚姻激励课程被揭如"性爱派对" 伊斯兰发展局: 查!
Hotspot热点
today
8:12
最难云顶隧道已贯通 陆兆福: 东铁工程已完成85%
Hotspot热点
today
2:35
中国连江县生态养殖 2.5万亩生蚝迎来采收季
Hotspot热点
today
2:52
美国德州上周五起爆发洪灾 特朗普夫妇亲巡灾区
Hotspot热点
toda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