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過至播放器
跳至主內容
搜尋
連接
全螢幕觀看
按讚
書籤
分享
更多
新增至播放清單
舉報
總統政見會》挺台企! 賴清德:不論太陽從何升起 都可照到台灣企業
自由時報電子報
追蹤
2 年前
總統政見會》挺台企! 賴清德:不論太陽從何升起 都可照到台灣企業
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politics/breakingnews/4532477
總統政見會》賴清德:台灣應有半導體國家級戰略 用AI助企業數位轉型
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politics/breakingnews/4532524
總統政見會》台灣「生不如死」 柯文哲拋人口政策盼解決少子化
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politics/breakingnews/4532444
總統政見會》侯友宜提「農民五好康」 籲賴清德台獨思考要改
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politics/breakingnews/4532476
針對台灣能源轉型等議題,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今(26)日表示,我們大力發展綠能產業已有相當成果,去年綠能發電占比10%,超過核電的5%,只要持續推動綠能產業發展,一定可以迎刃解決氣候變遷下產業面臨的問題。他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,讓企業立足台灣、佈局全球、行銷全世界,不管任何時候太陽在什麼地點升起,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們的頻道➔ http://video.ltn.com.tw
YouTube➔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user/tvforltn
Dailymotion➔ https://www.dailymotion.com/LibertyTimes
類別
🗞
新聞
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
新增評論
推薦
1:20
|
接下來
馬英九籲賴總統守護台積電 卓揆:根留台灣是政策目標
自由時報電子報
9 個月前
4:43
推動綠能除弊 賴清德:不分黨派絕不寬貸(總統府提供)
自由時報電子報
7 個月前
2:53
總統政見會》承諾讓台灣加入CPTPP 賴清德:藍白國會多數將帶台灣走向一個中國
自由時報電子報
2 年前
1:52
打造綠色台灣品牌 賴總統:以循環經濟抵禦國際碳關稅壁壘(總統府提供)
自由時報電子報
7 個月前
4:24
副總統政見會》趙少康狂轟賴 卻喊「賴清德當選就是我老闆」
自由時報電子報
2 年前
3:06
讓「台灣」繼續成為世界關鍵字 賴清德:感謝蔡總統留給我們更好的國家(翻攝自賴清德YT)
自由時報電子報
2 年前
2:26
賴清德:面對變局沒有分裂本錢 掌握契機壯大國家
自由時報電子報
9 個月前
2:35
台灣GDP成長率贏美日 賴總統:9成企業幫員工加薪成「善循環」
自由時報電子報
8 個月前
3:36
3大面向勉綠委不忘初衷 賴總統談川普:視衝擊為機遇
自由時報電子報
9 個月前
1:44
賴清德:建立半導體完整生態系 讓台灣在全球立於不敗之地
自由時報電子報
2 年前
1:41
賴總統18日邀在野共商國是 國民黨團籲能源安全、經濟發展也納入
自由時報電子報
5 個月前
1:05
綠桃園大造勢 蘇貞昌:全世界只有在野黨不看好台灣 還唱衰台灣
自由時報電子報
2 年前
1:41
賴清德:台灣「脫中入北」布局全球 藉地緣政治變化轉危為安
自由時報電子報
7 個月前
3:36
賴清德:我當總統有助印太創新局 讓中國檢討對台政策(翻攝自賴清德YT)
自由時報電子報
2 年前
2:14
喊話下次一定可以執政 柯文哲:已向世界證明台灣不是只有藍綠
自由時報電子報
2 年前
1:13
賴清德:即將擔任第16任總統 深深感受到責任及使命(總統府提供)
自由時報電子報
2 年前
2:13
國民黨喊罷免!盧秀燕:相信賴清德有智慧化解自己的危機
自由時報電子報
7 個月前
3:04
綠色成長擁百億基金、產業聯盟與永續學院 賴清德:台灣定能奪先機
自由時報電子報
6 個月前
3:26
賴清德「罷免打掉雜質」讓藍白跳腳 民進黨團:國會要擇優汰劣
自由時報電子報
5 個月前
1:41
以堅韌、勇氣因應中國威脅 蔡英文:台灣將持續為民主自由努力(總統府提供)
自由時報電子報
2 年前
2:56
賴清德執政週年感謝黨公職 全力投資青年「改變台灣重要力量」
自由時報電子報
6 個月前
1:14
蔡英文台中喊挺賴清德 汪星人也瘋狂
自由時報電子報
2 年前
2:42
蔡總統:台灣產業有助馬來西亞工業4.0、第十二大馬計畫
自由時報電子報
2 年前
1:29
賴清德:看藍白合完結篇 「他們沒能力推動穩健向前」(賴清德競選辦公室提供)
自由時報電子報
2 年前
2:27
阻擋獨裁者輕舉妄動 賴清德邀青年加入民進黨壯大台灣(民進黨中央黨部提供)
自由時報電子報
1 年前
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