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playerSkip to main contentSkip to footer
  • 5/31/2017
鯨魚是地球上最巨大的生命形態。事實上,藍鯨恰好是這個星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。

大約五千萬年前,鯨魚是有蹄的陸上哺乳動物,卻逐漸演化成海中的生物。

在後續的兩千萬到三千萬年中,有些鯨魚發展出濾食的獨特能力,能吃掉大量的食物。但一直到大約450萬年前,幾個不同品種的鯨魚才開始出現,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龐然大物。

研究過140個鯨魚化石標本,以及鯨魚爆炸性繁殖時期的氣候模式以後,美國史密森自然史博物館(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 lHistory, Smithsonian Institution)的研究人員認為,他們明確找出了讓這些海中巨獸誕生的環境條件。

5月23日,他們的發現在刊登在《英國皇家學會報告生物科學版》(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)上。

在上新世(Plio)與更新世(Pleistocene)之間的時代,像鐵這樣的養分,會透過北半球冰川的徑流進入水中。

同時,被風吹動的上流循環,會將較冷的水和大量的有機物質帶到表面。

充滿養分的海水,引來數不盡的浮游生物和磷蝦,形成綿延好幾英哩的水中鯨魚飼料箱。

這些飼料箱有其週期性,因此鯨魚必須遠距離移動才吃得到下一餐。只有最大的鯨魚才有體能熬過這些旅程,比較小的鯨魚便逐漸消失。

總之,這些過程讓鯨魚的體型,在相對為短的時間裡,就從小貨車大小,一路長到比兩部校車還要長。

根據《紐約時報》(New York Times)進行的訪問,這項研究廣泛獲得科學界的認可,不但讓我們更加了解鯨魚的演化,也有更多證據能證實,我們對地球史上海洋生物演化的發現。

原文影片請看此
http://bit.ly/2qxV2k0

Category

🗞
News

Recommend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