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playerSkip to main contentSkip to footer
  • 8/15/2015
25年前,我们唱歌,也许你错过了,这一回,掌声准备好了吗?

25年前的一场革命性音乐活动,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梦想成真;是否还会有下一个25年? 你我都不知, 所以请把握这一次机缘。

激盪2013《我们的歌25+1》演唱会:
联合主办:紫藤文化企业集团、激盪工作坊
日期:2013年12月6日(星期五)
地点:Penthouse @ The Icon
地址:E-21-01, Penthouse Floor, East Wing The Icon, No. 1, Jalan 1/68F, Jalan Tun Razak, 55000 Kuala Lumpur
时间:7.30pm 至 10.00pm

"激盪工作坊"的历史背景:

上个世纪80年代,大马中文歌坛所见所闻,绝大部份皆为海外作品,另有一些不停传唱的老歌,再有的,就是翻唱一些港、台、日的流行歌曲及土歌(绝对没有贬义)。然而,当时,在全马各地却隐藏了不少有志于音乐创作的年轻人,大家正蠢蠢欲动,静悄悄的在写着自己的歌。

1987年9月4日,留台生林金城趁暑假回国,连同一班志同道合的文化界朋友在吉隆坡陈氏书院办了一场名为《激盪之夜》的本地创作歌曲发表会,吸引了许许多多对音乐创作有兴趣的年轻朋友到场观赏。演唱会结束后,歌手和观众群中一些私底下也在创作歌曲的朋友们聚在一起交流,并约定一週后在紫藤茶坊召开会议商讨如何让这一股火焰继续燃烧。1987年9月12日和18日两次会议后,大伙一致赞同成立一个创作歌曲工作坊,并于1987年9月18日选出第一届工委,同时把组织命名为"激盪工作坊"。

从1987年到1992年,"激盪工作坊"本着"写自己的歌、唱自己的歌、听自己的歌"的理念,在全国各大小城镇主办了近200场大大小小的创作歌曲发表会、交流会、讲座等等的活动,足迹甚至跨越长堤到达新加坡。期间,"激盪工作坊"还录製了三张创作歌曲专辑。这一系列活动成功吸引更多年轻人,特别是中学生和大专生,投身音乐创作。一时间,不少创作歌曲组合和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......... ,并于后来的发展中,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变了本地中文乐坛的面貌。

"激盪工作坊"于1992年底化整为零后,一部份成员继续在音乐路上勇往直前,在本地中文歌坛台前幕后贡献力量,于是我们有了:周博华、锺瀞贤、关德辉、王威胜、方仕晖、黄德伟、另类音乐人、红地毡等等创作型唱片歌手和团队。"激盪"成员如张映坤、张盛德、周金亮、谢继麟的作品也从此被港台歌手选唱。

1993 -- 1996年间,"激盪"成员《调色盘》的张盛德、Taka、友弟、William邀约张映坤、周金亮等"激盪"好友合伙举办了三届《海螺新韵奖》全国校园创作歌曲比赛,发掘了许多优秀创作歌手和幕后音乐人,如:阿牛、戴佩妮、梁静茹、山脚下男孩、品冠,杨伟汉、张智成、管启源、Equal、比比、郑碧爱、张泽(张觉隆)、张伟丰等等... 本地创作歌曲从此突破重围,冲出海外!

2013《我们的歌25+1》演唱会的歌手阵容:
激盪歌手:周博华、友弟、周金亮、张盛德、吴旺庆、陈绍安、叶南方、摇滚佬、黄瑞国。
嘉宾歌手:黄一飞、关德辉、张智成、邓智彰、张觉隆、潘光前及其他神秘嘉宾。

Category

📺
TV

Recommended